光遇官服入口在哪里

中考作文分析:“改变”——浙江2024中考作文原题

新闻动态

你的位置:光遇官服入口在哪里 > 新闻动态 > 中考作文分析:“改变”——浙江2024中考作文原题


中考作文分析:“改变”——浙江2024中考作文原题

发布日期:2025-04-12 14:20    点击次数:106

原题呈现

图片

先讲三个方面的感受:

第一,浙江首次全省统一命题,一碗水尽量端平,试试水,所以作文不难,大家都考得轻松,减负。但想要得高分,还得有水平。

第二,不少于500字。500字啊500字,这可比平时作文要求的字数少多了。写八九百字的作文,对中考生来说很常见。不少于500字,也是减负啊。篇幅长,不等于作文好。但要在600字写一篇好作文,比800字写一篇好作文,难度更高。毕竟施展空间有限。

第三,最近看了各种中考、高考作文题,为破万“卷”,有“躺平”的趋势,成功不是唯一标准。这是对的。中考、高考,不仅是一场考试,更是社会热点,是很好的一场宣传,为心理减负,为认知减负。

这真是很好体现了减负。

中考语文一结束,满屏都是作文题的信息。好多题目都不清楚,凭借考生的记忆,就开始各种评论。

这是一篇成长类的作文。从这个大类讲,都押到题目了。

范文缩小一点,这是一篇写改变的作文。题目中写得很清楚:写一篇文章,谈谈努力学习、劳动、锻炼、探索、修身......带来的改变。

再往下推,改变来自哪里?来自收获。题目中讲“失掉了懈怠、浮躁、怯懦、无知.....”,这不就等于收获吗?不过是换个了视角而已。

失掉懈怠,收获了勤奋与自律。

失掉浮躁,收获了沉稳与专注。

失掉怯懦,收获了勇气与自信。

失掉无知,收获了知识与智慧。

……

继续往下推,收获因何而来?因努力而来。

在这里,努力的回报是多方面的,并不仅仅是既定的目标。

这样一个逻辑推导下来,成长-改变-收获-努力,就很清楚地看到“改变”是最关键的。

因为努力,所以有了收获;因为意识到了收获不仅仅是既定的目标,还有其他方面的收获,所以才有了改变;因为有了改变,所以才有了成长。学习就是改变,改变带来成长。

举个例子:我每天锻炼跑步,目标是在运动会中获得奖牌。结果,我没获得奖牌。但我并不沮丧,因为我也有获得。那么,我获得了什么呢?

虽然我没有在运动会中获得奖牌,但这并不意味着我的努力没有回报。我获得了一些非奖牌形式的收获。比如,

1、健康和体能提升:每天跑步锻炼无疑提高了我的体能、耐力和心肺功能。这些都是对健康非常有益的。

2、习惯养成和自律:通过坚持每天的跑步锻炼,我培养了自律和良好的运动习惯,这些习惯将对我的未来产生积极影响。

3、心理韧性和毅力:为了达成目标而努力训练,这本身就需要很大的毅力和决心。即便结果不如预期,但过程中我所展现的坚持和韧性是宝贵的品质。

4、个人成长:通过设定目标、为之努力并最终接受结果,我在个人成长方面取得了进步。这种经验有助于我更好地应对未来生活中的挑战。

5、经验和教训:我可以从这次经历中汲取教训,分析自己在训练和比赛中的不足,以便在未来的比赛中加以改进。

6、参与感和团队精神:即使未能获奖,参与运动会本身也是一种体验,我可能还结识了新的朋友,感受到了团队或集体的力量。

7、挑战自我的勇气:敢于设定目标并为之付出努力,本身就是一种对自我挑战的勇气体现。

这是一种多角度看问题的训练,没有“唯一标准答案式”的束缚。

需要平时多做这样的训练。

《课文《草船借箭》读后感+12个观点+例文》

图片

以上是审题。

接下来,就进入作文阶段了。

选什么材料,设什么结构,取什么立意,用什么语言。打分的四个方面。

相对来讲,我个人觉得,对于一个大家都有话写的作文,“结构”的设计特别重要。

既然重点落在改变上,改变需要对比来呈现,那么,我会设计一个插叙的结构来呈现改变。

比如:题目《失败的收获》。

构思:颁奖典礼上,与我一同训练的伙伴,一个个走上台去领奖。我又一次失败了,没有获得一个奖项。

我的思绪回到一年前,同样的场地,同样的颁奖典礼,同样是坐下台下,我的眼泪流了下来。我很羡慕获奖的同学,甚至嫉妒;我痛恨自己……

老师过来安慰我,鼓励我,让我看到自己的进步(失掉了懈怠、浮躁、怯懦、无知……挑选几个讲讲)……

我继续训练,努力,在赛场上拼搏……我也看到自己的改变……

典礼上的掌声把我拉回来。我发自内心地为他们鼓掌。我认识到,除了终点的收获,沿途的风景,也都是收获。

这样的设计,改变一是老师讲出来的,二是我自己看到的,三是两场颁奖典礼的对比。

我写到这里,小朋友跑过来,说:失败的收获有很多啊,知道了下次不能这么做,下次要仔细一点……他想到的肯定是考试做题了。

图片

台湾作家刘继荣有一篇文章叫《坐在路边鼓掌的人》,2012年,全国高考(浙江卷)作文题目就是以刘继荣的这篇《坐在路边鼓掌的人》作背景材料……

通常,在备考的时候,把中考作文分为成长感悟类,亲情类,家国情怀类,传统文化类……

这些素材都是可以转化到这个题目上来的。

只要有既定的目标,只要它没达成,便可以 在“失掉了懈怠、浮躁、怯懦、无知……”上收获。

特别注意这个省略号。转化到备考的那些素材上去,比如,失掉了对亲情的疏远,失掉了对传统文化的无视,失掉了对家国的无感……

毕竟中考作文的一个核心就是成长,在各个方面的改变都可以表现。

【链接】《中考作文的一些常识:能从大到小推,就能以小见大写》

《中考作文:写好传统文化类作文,这件事越早做越好》

《中考作文小结:提分,基本功,功在平时,临时抱佛脚也有用》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
上一篇:没有了
下一篇:没有了